您的位置:首页>>教师培训网>>学员心声>>化学
磨课磨题 好“师”多磨
   发布时间:2018-11-23 15:28:48

11月7日—8日,聆听了李焱、李颖两位老师的专题讲座,受益匪浅。

李焱老师主要讲到“基于证据的听评课”,四维度课堂观察,既为如何听课评课提供了方法指导,又为如何上好一堂课指明了方向。

如何基于证据地常态化听评课,应该基于两个问题,即化学教什么,化学怎么教来展开。化学可以教知识和技能,这些是显性的,可以直接获取。但过程和方法,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隐性的,不能靠讲授、记忆来获取,这些需要渗透,必须在活动中体验,在思考中建构对待问题的态度,解决问题的思路。所以我们必须目标清晰,要把化学教成化学(纯理科),做到让学科思维成为灵魂,把知识建构成体系,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指导作用。基于以上几点考虑,四维度课堂观察法应运而生。

首先,目标达成度(目标定位):教学目标定位应准确,应明确到可检测程度(如了解,理解等),应该体现学生观,知识观,能力观的有机结合。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优化,解决问题的经验得以积累。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落实到位,注重学法指导,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,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,将化学学科的思想和方法落实到实处。教学目标的设定既要扎实完成知识技能目标,又要切实以知识为载体,渗透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,这很大程度上取决老师对教材的理解,理解教学又必须基于我们对教材的研究和分析。

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劳厄所言:“当一个学生毕业离开学校时,如果把学到的知识都忘光,他所留下的才是学校教师在他身上进行教学的真正成果!”

东北师范大学范长龙教授坦言:“当学生将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都忘掉的时候,在他头脑中剩下的东西是什么?应该是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,形成的从化学视角认识事物,解决问题的思想、观点和方法,即根植于学生头脑中的化学基本观念。

其次,问题的价值度:问题应该触及问题的本质,问题确切,难度湿度,触及核心内容,具有可拓广性,问题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内驱动力,问题应该言简意赅,能激发学生的兴趣,引发学生的思考。每次课争取有3-5个能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的问题,这些问题可能答案不唯一,常用具有逻辑关系的语句来回答,如:如果……那么……,因为……所以……等等。案例:化学反应速率(南京师大附中 保志明)为什么要定义“化学反应速率”的概念怎样定义“化学反应速率”“化学反应速率”使用什么变化量为好呢?是“真”的吗?

再次,学生的参与度:(1)参与态度:学生积极活跃的专注的参与(2)参与的广度:全体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(恰当的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)(3)参与的深度: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、优化、提升;能够较好的进行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。影响学生参与度的影响因素有很多,如学习环境(教学情境)的创设,学习方式(听,练,想,说,讨论,争论等),教师评价(激励),问题的驱动(高水平问题),学习效果(能力水平的提高,学习不再是枯燥的记忆,而是不断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)。关于情境,德国一位学者谈到:教学情境,犹如美味而富有营养的汤。15克食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是难以下咽的,但这15克食盐放入美味的汤中,在你享用佳肴时,15克食盐早已被轻松吸收。那么,教学情境对于知识,犹如汤与食盐的关系。真实情境具有卷入和牵引,驱动和推进功能。常用情境:(1)内容:史实,热点事件,新闻,小魔术,生活实际,小实验,物质用途等(2)形式:文字,图片,演示,视频等(3)要求:简洁,明快,主题鲜明,要恰当使用情境。

最后,教师的指导度:教师的指导包括调控,回应,启发,讲解,概括,提升等内容,。强调,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,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;课堂结构合理;能积极回应学生疑问,能给与学生恰当的帮助,适时提升学生的认知。教师应注重思维方法训练,重难点处理应得当,化学及教学素养好,应变能力强,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。用好激励哲学,增强教育智慧;引导有针对性(如这个方法很有新意 你在       上进步很大!),指导性(如:你今天的收获和困惑是什么?或:通过本课题的学习,你有哪些收获?或:请写出你所记忆的水的电离的有关知识……),另外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归纳。

(附)激励的哲学:每个人,即使是成功的人,都有可能突然感到做某件事没有把握,我们永远需要赞赏、激励和推动力。研究表明,再聪明的人都会因为受到真诚的表扬干得比平常更加出色,所以教育的根本在激励。

如果说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过程分为输入和输出两个过程的话,无疑,输入的主阵地在课堂,所以我们要让自己的课堂更高效,就要反复“磨课”;那么输出最重要的载体就是试题了,如何命制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高水平的化学试题,如何“磨题”,李颖老师的讲座给出了期待的答案。

一、考试性质与命题指导思想

二、化学试题命制应遵循的原则

1、科学性:是保证试卷质量的关键。常见的科学性错误(1)化学概念理解不到位;(2)题设条件与化学客观规律不相符;(3)题设条件本身前后矛盾;(4)试题中的数据失真;(5)答案不够准确或考虑不周;2、指导性: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 从化学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进行全面的考核。注重将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,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关注学生过程思维,考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。突出探究性实验考查,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和开展科学探究的能力等 。3、全面性:全面反映测试的要求符合考试的目的和教学要求。要从教学水平的实际出发。要符合学生的学业认知水平。试题内容要根据学段教学内容,全面检查知识的重难点、考点知识,更要体现“素养立意”。4、适切性:指试题的难度、区分度比例适当 5、独立性:试题独立相互不牵连 6、合理性:指评分标准应简便、准确 。

三、命题的基本程序:1、明确考试目的2、制定命题计划 3、研读相关内容(课程标准、教材内容、考试的具体要求、学生的现状等) 4、制定双向细目表5、编制试卷内容6、审查修改筛选 7、试答试题 8、调整试题内容9、制定评分标准10、积累实测数据。

四、命题技巧(1)拿来(2)嫁接(3)模仿(4)改编(5)原创。

五、命题注意事项;1、试题要有层次,要由浅入深2、试题要注意科学性3试题要符合事实,不能随意编造3、试题的知识面要有一定覆盖面,要注重能力的体现。

总之,通过这两天的学习,让我对“课”和“题”有了全新的认识,也许这就是新教改下的“课题”研究吧。

(供稿:2018省培高中骨干教师保定一中化学 赵静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