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大多数的发展中学校来说,科学课器材的配备不足一直是个伤脑筋的大问题。或者因为与教材配套的教具还没有;或者是配套的教具虽有,但不理想;或者操作性不强;或者可观性不强;或者与科学道理不符;或者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等等因素常常困扰着执教老师。老师们也常常用自己的智慧动手制作一些教具,但是对于教具的创新以及收集整理却比较疏忽。今天上午,有幸听到夏小烨老师关于《小学科学教具的制作》的讲座,感受颇深。现将学习反思整理如下:
1.投入自制教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效益,所以只要你认为学生感兴趣,能说明活动难点的,上级部门没有配发的,包括别人已经做过的都可以做。
2.制作教具之前要注意:
(1)首先是对教材的了解和对教材、对学生研究要到位;
(2)对教具的利用有比较深的理解和习惯 ;
(3)必须有奉献精神;
(4)主动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 ;
(5)平时多了解有关自制教具的信息
(6)传统自制教具与现代技术的结合;
(7)自制教具力求简易,尽量避免复杂化 ;
(8)自制教具必须要了解一些发明技法 。
3.一些启示:
(1)对原有教具的质疑与新教具的向往;
(2)利用发明技法中的缺点列举法和希望点列举法等寻找思考方向;
(3)思考形状与结构、使用什么材料、用到哪些技术活,自己能完成多少,哪些需要别人帮忙;
(4)制作出来的作品不一定一次就能够成功,可能是设计时考虑不周,可能是材料不适合等,会碰到很多问题,在解决问题是方向一定要明确,不能越做越复杂;
(5)经过制作改进,不断试验后,要考虑作品的美观程度。
4.老师们在使用完教具后要及时收集整理,如果科学组教师每个人都养成这种习惯,那么将会积累大量的教学器材,然后资源共享,就可解决很多因教具缺乏而带来的教学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