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>>教师培训网>>学员心声>>语文
学习《课堂情境中的学生“写作经验”导引路径》心得体会
   发布时间:2016-10-23 19:51:40
今天聆听了台州学院陈隆升教授关于《课堂情境中的学生“写作经验”导引路径》后,感受颇深,心得体会如下:
一、要从“文章”中寻找导引路径
“作”文是从“读”文开始的,写作经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阅读经验转化过来的。因此,促进学生从“文章”中获得写作经验就成为写作教学的重要路径。这就是“读写结合”导引路径的由来。一是把“揣摩”作为经验转化的手段。在写作教学中,古人很崇尚“揣摩”,认为从对作为成品的优秀文章的揣摩中可以获得写作经验。“八股文”就是典型的以“揣摩”为核心的“读写互动”模式。“代言”,“代”即代入语气,代人说话,代人说理,所以,“代”也叫“揣摩”,即设身处地,假设自己就是原题之作者,设想自己处于此种地位,会说些什么。二是利用“完形”作为导引工具。在国外,为了使文章中的写作经验更有效地转化成学生的写作经验,有人主张利用“完形”作为从阅读到写作的引导工具。完形是美国心理学家泰勒于1953年首创的一种检定篇章难易度和测验阅读理解的工具。后来琼斯马发现完形也可以作为教学上有效的引导工具。作为引导工具的完形,主要是从教学目标出发,编制各种各样“残缺不全”的篇章,以刺激学生思考,让学生把它残缺的地方补齐变成一篇完整的文章。完形活动以篇章出现,学生在整个活动中扮演读者兼作者的角色。在填写空白之前,是读者;填写时,是作者。因此这项活动包含了阅读和写作技巧的训练,是以篇章为基础的综合性训练。我们利用完形练习来发展读写技能时,学生所填写的答案正确与否不是最重要的,最重要的是他们的“阅读/写作思考过程”。凡是与原文不同的答案,只要是合理的,都应该接受并加以鼓励,这样学生会敢于说出自己的答案。不管学生的答案对错,都要给出理由,通过他们的解释,教师就可以了解他们的“阅读/写作思考过程”。
在设计和组织完形活动时我们也应该看到,这项活动与上述我们提到的“揣摩”活动都有一定的局限,其最大的价值可能体现在对文章写作规则的把握方面,而对“思想”与“情感”的合理表达方面的训练触及较少。如何突破这些局限,这是很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。例如有的完形活动,删除了原文题目与正文的十分之九,只提供篇首部分,让学生依照自己的想法完成一篇有主题有结构的文章。这种活动阅读的成分少,写作的成分多,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写作。
二、要在“过程”中提供示范与策略
优秀的写作者需要三种知识:语言知识、主题知识、读者知识。“作者写作过程”的还原;提供写作“过程”指导策略。
三、要从“生活”中发掘经验通道
学生所具有的具体领域的知识是决定写作质量的关键因素。相对于不熟悉的主题而言,学生对自己熟悉的主题能够生成出更多的想法。简言之,应该让学生写自己熟悉或曾经探讨过的主题。这条规律提示我们在写作教学中要去关注学生的“生活经验”,尤其是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主题加以思考,经过思考的“生活经验”最容易融入写作中。
总之,陈隆升教授所讲课程声情并茂,贴近生活,很接地气,使我受益匪浅。
(定州市中山东路中学 杨剑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