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>>教师培训网>>学员心声>>数学
研究性学习和数学建模 李书波
   发布时间:2016-06-29 10:47:41

 

听了张硕教授的讲座,有耳目一新的感觉,原来数学课还可以这样上。他的授课方式和解释问题的方式对我触动很大,张老师将数学建模这一对我们来说感到很高深的数学问题,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入手,让我们真切的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,非常顺畅接受了数学来源于生活,高于生活,又服务于生活这一根本理论。

案例一:张老师提问,问什么我们的数学老师在很多时候在计算方面还算不过小商小贩。老师们的回答在张老师的循循善诱的引导下逐步趋于成熟。最后张老师一语中的的摆明观点:老师们在计算时首先是构建数学模型,然后利用数学模型,而小商小贩是在直接应用模型。在我理解还可以渗透到我们的程序框图的相关知识,计算机程序的设置中,对加法和乘法的设计是按照“秦九韶算法”设置的,乘法的运算要比加法的运算复杂,运算速度要慢许多。我们老师们在计算问题时多数使用的是乘法运算,而小商小贩多数有着自己特定的算法,用的是加法运算,熟能生巧,当然运算较我们快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
案例二:给了一个具体的洗衣服漂洗的过程,给了一系列的数据,引导老师们展开思考,问题的初级阶段将老师们兴致带动起来,然后逐步引向深入,得出一系列的结论,讨论不同量做为变量,能得到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具体问题可以得到印证,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可。结论出来了,我们讨论它有什么意义?我感觉老师们平时这样的为什么问自己问的太少了,所以开始时没有得到预期的问题效果。张老师的“去粗存精,去伪存真”再三的引导,老师们逐步领会,数学源于生活,高于生活,服务于生活的理念逐步被挖掘出来。在我领会这节课,张老师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“数学源于生活,高于生活,服务于生活”,更重要有两点:其一是教给我们要有良好的思维品质,要有钻研的精神,任何一个数学模型都有它的生命力,我们要利用我们已有的知识,从一个数学模型转换到另一个数学模型,实现思维的跳跃和延续。其二是要有发现问题敏锐嗅觉,数学要想教好,就要有好的数学问题做为载体,这也是我们要灌输给学生的一个良好的学习方式,只有发现问题,才有研究问题的动力,如果什么都是靠别人提出,那么我们就不会进步,就只有走别人的老路子,吃别人嚼过的馒头,当然就没有什么进步和突破可言了。

    数学是高深的,但数学又是无处不在的,在我们的今后教学只,要不断的去探索,不断丰富自我,锻炼自我,成就自我。